Search


【#過去24小時 2016.01.05 巴黎】
  
《查理周刊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#過去24小時 2016.01.05 巴黎】
  
《查理周刊》週年忌特刊封面:「一年後,兇手仍在逃。」
  
法國《查理周刊》總部槍擊事件,本周四將滿一周年,而在忌日的前夕,《查理》也由首席漫畫家「Riss」蘇里素(Laurent Sourisseau)執筆,畫下了特刊封面:「一年後,兇手仍在逃」,以一名逃亡中的神祇,諷刺在過去這一年裡,各種宗教暴力對於自由言論的壓迫。
  
在主筆專欄中,Riss也意外地情緒化,他表示在過去一年有太多「讀《古蘭經》讀傻的瘋子」和「其他信仰的白癡」發了瘋似地想宰了他們、消滅《查理周刊》,以報復這本刊物對於各信仰的嘲諷。
  
然而Riss的作法,並未獲得法國媒體的一致認同。曾被ISIS綁架、囚禁超過10個月的法國著名記者海寧(Nicolas Henin)周一也在電台訪問中表示:《查理》的新封面等同於為恐怖份子的作法背書,其封面設計把所有的激進化罪責都推給信仰、推給神,但這亦符合恐子份子的主張——這些攻擊都是神的旨意。
  
海寧認為,激情可以理解,但將信仰標籤化的作法,對於理解、消弭恐怖主義與激進信仰,並沒有太建設性的作用。
  
《查理》忌日特刊將在1月6日上架。特輯中也會收錄在去年攻擊案中身亡的幾個《查理》漫畫家,生前最後的未完手稿。法國藝文界中,包括法國文化部長佩瑞琳(Fleur Pellerin)、法國女權作家巴丹德(Elisabeth Badinter)、孟加拉詩人娜斯琳(Taslima Nasreen)、法國知名演員茱麗葉.畢諾許、與夏綠蒂·甘絲柏...等,也都會為這期的特刊專稿撰文。
  
此外,《查理》事件周年的紀念儀式,也將在重兵戒護之下,由《查理》各期的編輯同仁與家屬簡單參予,在1月7日於原周刊總部前低調進行;而更公開的紀念活動則在將在本周日於巴黎共和國廣場舉辦,屆時法國總統歐蘭德也會出席,並作為法國代表植下象徵「和平」的橡樹一株。
  
圖:查理週刊,特刊封面「一年後,兇手仍在逃。」
  
▎延伸閱讀
被遺忘的報導:《查理周刊》,後來呢?
http://global.udn.com/global_vision/story/8662/1397973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《轉角國際》將「國際事件」解構成點、線、面,三種衡量向度:「點」,是傳統想像中的「國際新聞」,回應彼地所發生的種種即時大事;「線」則延伸於點,藉由新聞來解讀宏觀的世界局象;「面」,才是所謂的「國際觀」,除了掌握訊息脈動外,對於我們身處的世界,也能具備獨立思考、提出自我觀點的能力。 點、線、面,三者串連,《轉角國際》期望能拉起那條「線」—在新聞之後,拉起脈絡;在趨勢之前,集結觀點。 比起展示「國際觀的高度」,我們更希望《轉角》的轉動能「碾平」眼下國際報導的種種資訊門檻,與讀者們一同尋找那塊屬於自己的「國際視角」——至少至少,我們端出來的不會是冷門毒藥。 這裡是udn,我們是《轉角國際》。
作一扇看懂世界的窗。
View all posts